• 传统文化设计滋养创意品牌


  •     谈及将时尚创意设计与传统文化相融合的最佳地域,也许西安是个不错的选择。这座蕴藏着深厚中国传统文化底蕴的城市,与当代设计风尚相结合,便可以碰撞、吐纳出典型的“中国式”产品品牌设计

        关于将中国传统文化注入当代创意设计中的探讨从来都是各大品牌设计论坛的话题之一。而通过一个专业的赛事、生发出一个由设计界前辈与年轻设计学子之间的论坛来着力探索这一命题,却是由西安首届“中国创意”品牌设计大赛率先实现的。大赛本着“传承文化,创新生活”的主题,历时5个月,汇集了来自两岸三地、日韩以及欧美等国的5280件优秀创意品牌设计作品。西部在搭建集创意品牌设计、研发、市场为一体的创意产业平台上所做出的努力。由此便可见一斑。如果说品牌设计大赛只是少数获奖人的狂欢,那么设计界的泰斗级导师与广大设计新人间的论坛交流则是惠及更多怀有设计师梦想人们的创意盛宴。

        9月7日的西安夜晚,幽静的古代城墙依旧一如往常地伫立于斯,而首届“中国创意”产品品牌设计大赛(以下简称“大赛”)领奖典礼贯穿全场的3D视觉表演,则为这座古城平添了几分当代设计的韵味。西安也通过这样的大赛。汇聚了设计界的大师拳斗和新锐精英。中国现代工业设计之父柳冠中、日本工业设计师协会王席黑川雅之、香港设计中心董事局主席刘小康、2010年世界博览会吉祥物原创设计者巫永坚、国家文物局文物出版社总编葛承雍等五位文化创意设计行业和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的权威专家均列入大赛的评委名单,并对大赛最终入围的123件作品进行了全面而细致的评审,最终评出了“金奖”、“银奖”、“铜奖”、“创意新秀奖”、“明日之星奖”、“优秀组织奖”、“优秀指导奖”、“国际交流奖”等8个奖项的获奖作者和作品。值得一提的是,大赛专用的奖杯,以将秦始皇兵马俑铠甲片与英语中的字母C(代表中国—China、创造—Creation、机会|—Chance、交流一Communication、冠军——Champion)相融合的方式,展现了大赛深沉的历史涵养及广阔的全球视野。

        这场由中国西部文化产业博览会、陕西中华文化促进会主办,陕西文化产业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承办,陕西文物复仿制品开发有限公司、陕西中华文物创意研究院、台湾一起文化创意有限公司执行的首届“中国创意”产品品牌大赛,也仿佛只是奏响了西部创意品牌的序曲,而奖典礼后的创意陕军高峰论坛则令这首序曲得以有更宽广的平台与大家共同交流、分享,并搭建了未来之星与业界泰斗间沟通的桥梁。此后,主办方还会设立专项基金来继续扶持创意人才,开“青年设计之星” 培养计划。西部的创意文化产业发展之路,似乎才刚刚启程。

        在与西部设计同行共话创意、设计、生活的陕军高峰论坛中,陕西又化产业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振林从文化这个大前提谈起“文化是国家兴盛的标志,在多元化竞争激烈的当下,文化也成为了国家的核心竞争力。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必须以人为根基、产业为引领,只有实现文化资本和产业的相互融合,才能激发文化的活力。”作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吉徉物“海宝”的设计者,台湾一起文化创意有眼公司总经理、台湾资深设计师巫永坚在论坛中结合自身设计历程讲到:“今天我选择了设计这个工作,事实上我觉得,上帝给了我一个非常艰难的任务,因为我必须要比别人想得更多、想得更远,才能把设计做得比别人更好。”

        而身为香港设计师协会副主席的刘小康,则从设计行业发展角度谈到:“到了2000年,特别是最近的几年,都是探讨所谓单纯从文化设计到工业设计,再到现在的创意产业设计。”而他也承认,现在出现的很多品牌都是没有品质的、没有品位的。在中国往往大家持有没有品质就是没有道德的观点,在中国做设计,这些传统的元素是没办法避兔的。刘小康认为,今天大家应先来探讨品牌设计的问题,再探讨中国文化和设计的关系问题。文物出版社总编辑葛承雍在论坛中讲述了考古文物之美对现代设计的影响,并希望大家将中国传统之美进行当代产品品牌设计的美学转化,他认为这也是一个美的传播的过程:“考古文物能够给设计师带来更多的启迪,希望能够在当代产品品牌设计中汲取古代文物之美的精髓,能够为我们新的产品品牌设计开拓思维。”

        此外,在陕军高峰论坛中令人印象深刻的还有柳冠中与黑川雅之的演讲,在与年轻学子的交流中,他们不但就自己的演讲主题展开丰富的讲解,还谈及了传统艺术文化与当代产品品牌设计的方方面面。

    柳冠中:产品品牌设计的再思考

        在此次创意陕军高峰论坛中,有“中国工业设计之父”之称的柳冠中教授做了题为《从“造物”转为“谋事”的思维方式到产品设计的再思考》的发合,年近古稀的柳冠中依旧精神矍乐,恩维清晰,他在演讲一开始就强调,“事是主体,人也是主题,而所有都是建立在宏观、微观的人上面,物仅仅是跟着人走的但是物反过来也会影响人。” “物质是设计当中的道具,我们知道导演是先有脚大才去选演员和道具的,而我们却往往被结果蒙住了双眼。” “我们注重目标系统,指的是注重事件而不是物,我们不是研究杯子人小、容量、材料和技术,我们研究的是杯子以外的事情,比如谁来喝水、在哪洗涤还有在哪放茶叶。先研究外围,回过头来再选定功能、形态、元素。”

        “设计师要做到两点:一个是把目标弄清楚,一个是根据目标实事求是讲手段。”柳冠中对现场学习品牌设计的广大学子讲到设计师的工作责任:“别以为设计只是为消费者提供服务的,因为在你提供服务的同时也是在限制消费者行为,而且你必须给这个限制,这是设计师不能回避的责任。而那些所谓的‘顾客是上帝’的口号,只是一种宣传手段罢了实际工作中,设计师不可能把顾客当上帝,因为设计师有责任引导消费者行为,而不可能是消费者要什么设计师就给什么。”柳冠中指着现场的椅子说:“这个椅子和马扎哪个好?我去世博会能扛着椅子吗,绝对不能,只能带马扎。空间是一个磁场,我们一进入空间你的行为马上被质化,被制约。而去创造人类更健康、更合理的生活方式,才是设计师的职责所在。”

        柳冠中痛感中国工业设计近年来的发展因缺乏自身品牌的建立,从而简单受制于西方的工业设计思维。“我们大家在关注什么?产品、技术、品牌。而真正的一流企业是什么样?是定标准。我们现在都在讲品牌战略,但那些只做牌不做品的战略,绝对不是品牌战略。”

        “我们都知道工业设计发祥于德国而非老牌工业国英国,英国开始并不明白工业革命带来的意义。当时在英国有名的工业设计之父,恰恰反对大生产,认为必须要回到手工业时代。而德国的一个官员到英困考察发现,一个工业生产的大规律不可能长,他回到德国以后,开始建立德意志制造同盟,当时参与者有企业家、经营家、管理者建筑师和工匠,到最后大家经过两年的讨论,定下来德国必须走工业化道路,这使大多数人得到工业革命带来的好处,所以工业设计在德国产生不是偶然的,德国首先把产业链的土壤建立起来了,这是最关键的,社会机制保证工业革命,工业成果才能够向社会推广。”

        早年的德国尚且如此,那么现在的中国为什么不能走最适合自己的工业发展之路?为什么中国总要一味地引进西方的技术呢?“作为中国设计师,首先你面对的是设计产品的使用者,你根据你的市场把使用者分类:老人、小孩、残疾人、弱智、军人等等分为不同类。其次,可以做标线把需求分类。而第三个坐标轴是环境条件限制,这是外部因素,是在会场里面的,还是地下室,还是车站,还是广场,还是一个矿坑,抑或一个大空宇航飞船,设计师可以任意找这三点定位,并将这个定位和市场目标进行对比,如果发现市场有相关产品需要,那么我们就要攻关这个技术,我们自己可以创造技术、开发技术、当你自己有了最适应中国市场需要的科研计划后,还需要跟着外国人走吗?这是我们每个企业都可以做的,这就是设计的主动作用,而不是跟看技术走。”柳冠中强调产品品牌设计要跟着市场需求走,跟着中国发展的未来走,解决中国自身的问题。也就是说我们的设计师要跟大夫一样“望闻问切”,在经过仔细“诊断”以后才决定用什么“药”,中国人要走自己的道路,不是简单的外国有什么,我们就跟着有什么。

        也许大家都有这个疑问,当代产品品牌设计有了一套相应的理论,但是我们中国自己的文化要怎样通过现代的产品品牌设计得以发扬传承呢?柳冠中也谈到:“这几年我们中国一直提倡发扬中国的传统,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点。但我们首先要清楚,研究传统不是为了回到古代,而是为了现在和今后的生活。设计师都是现代的中国人,我们现在所创造的文化就是中国的文化,就是中国的传统,传统是创造出来的,绝对不是继承的。恩格斯讲得很好,批判与继承。我们现在必须要创造我们中国的文明,创造中国现代的文化,再过一千年,这也是中国传统的一部分,而不是扣在过去的所谓符号、文章上面。”要将用户潜在的需求定义为创新的动力,从而用服务链来研究创新,时间状语、条件状语跟主语并进,这样才能促进产业链的创新,柳冠中指出这才是我们创新的关键,而这点我们中国远远没做到。只有改良我们的创新机制,中国才能有设计的未来和产品的未来。

        在论坛现场的互动中,有学生问及柳冠中,“在当今中国的现实社会中,环境和条件往往成为制约艺术设计发展的一个限制,而如何能够让设计超越这些环境的制约,但是同时又能够得到大家的认可?”柳冠中在回答中说道:“所有的专业或者分类都是人为的,这不是一成不变的,这些都是在不断地发展当中,所以社会的发展也在融合、跨界,也在协同。大家在学习期间千万不要把自己当做是一个学艺术的学生,你应该通过学艺术的这个载体来理解人生、理解社会,它只是你的载体。”柳冠中甚至鼓励学工科的学生以后尝试做做文化、艺术。他认为现代设计分为建筑设计、室闪设计、规划设计、产品品牌设计甚至更多谋体设计等,都集体构成了一个制约设计师发展的框子,“现在我们要讲综合、讲协同,尽量不要用名词思考问题,而要用动词思考,这也是学习的思维方法。”

    黑川雅之:从东亚美学说开去

        日本工业设计师协会主席黑川雅之在创意陕军论坛综合围绕“东亚美学”的概念,展开了一系列生动的演讲。首先就东亚文化圈的形成问题,黑川雅之讲到:“东亚文化圈的形成有很多的因素在里面,比如地理方面的、宗教方面的,另外还有整个民族方面的。”从存在的价值角度来看,黑川雅之将东亚美学概括为十个方面:“其第一点是负的美学,是要后退这样一种减法的美学,‘负’是一种空间感,‘正’是一种物理感;第二是阴的美学,中国有阴阳学,我们理解阴的存在,可以从这样的角度,为了阴的存在才创造了阳,阴与阳是彼此相互依存的;第三个是沉默美学,我们都讲沉默是金,在什么都不说的情况下往往自然而然就会显露出来很多内容;第四个就是微小的美学,不是所谓的大就是好,渺小的事物其实也蕴合着美的概念,就从时间角度来说不是过去和未来,而是我们现在这一点,把一种时间概念串联起来,这样也具有一定的力量;第五就是这里和那里的美学,这是地理存在方垃的概念,不单单在这里,还是在那里,囊括所有的地理概念表现的一种美学;第六、模糊的美学,有的时候我们不需要去强调这种明确化,似是而非反而会呈现更加美妙的模糊之美;第七个、阴翳的美学,光亮照不到的阴影部分,也同样美,在中国的建筑作品当中,有很多会体现出这样的特色,比如对面是光亮,而这一侧是背面,在这样的设置下,会显示出一种剪影的特色来;第八、偶然的美学,我们自身降生到这个世界也是一个偶然,是现在的父母结合生下了我,这何尝不是一种偶然性所造就的美?第九个是象征性的美学,我们很多时候把这种象形变成象征,更关注于具体事物,但把具体事物抽象化以后,其本身也会带有一种美;第十是间隔的美学,这个不是我说的,而是具体存在的,其实中间空白的部分,也具有强烈的美感。”

        身为本次大赛的评委,来自海外的黑川雅之自有自己的一番感触:“我希望在座的各位学子,在吸收中国元素、传统文化的同时,也要时刻让自己具备现代化、国际化的视野,这种意识不单单是走出国门,也要具体做一个村落和部落,我们要具体、有意识地去吸收欧美等国家的文化精髓,最后与自有的文化传统相融合在一起裘现出来。”黑川雅之希望年轻的学者要在自己的头脑中有中国的传统思想的美学,“这是种具有解救世界文化的力量,欧美的文化来自于基督教、以神至上的观念和理念,今天我们可以看到,文化慢慢回归到自然。我认为东方的文化正是基于这样的土壤诞生出来的。”

        黑川雅之在演讲中也表示了对柳冠中所讲的“谋事”的认可,“在继承传统的时候,我们不能单纯去模仿,我们应该汲取思想精髓,并且把它传承下去,这一点在继承传统的过程当中是非常必要的。”在参与评审的过程中,黑川雅之有一个深刻的感受:“中国的年轻设计师往往刻意地挖掘所谓中国的元素,去表现在自己的作品当中,其实这点不对。我想强调的是,就像我们自己要把自己传统的文化发扬光大,在这样一条奋进的路上,往往我们走得越快越远,就越会感到在我们舱背后有一种力量在牵引着我们,那种力量就是传统,就是历史,就是自有文化中最精华的部分。”

        在回答现场学生提问的“日本设计师们的统一风格如何形成”的问题时,黑川雅之结合自身的经验讲到,“一些日本设计师,他们体现了一种对传统的记挂,所以才可能自然而然地表现出这样一种文化特质。我们刚开始去学习别人的作品,去看别人的著作,同时就要建立起自己独特的视角,在这样的一种观点和视角下,我们看待周围的人群和社会才会产生不同的思维方式。”作为品牌设计界的前辈,黑川雅之希望所有同学,不是未来刻意去建立起自己的一种想法或者观点,而是在自己的自然而然的奋斗和实践过程当中,形成“初见”的意识,这种意识的发挥引导我们走向更光明的未来。去开创更广阔的领域。黑川雅之发现在中国很多地区会体现一种“刻意性”,比如刻意追求自我隐忍和刻意追求中国元紊,“其实并不零要这种刻意,因为作为中国人,你的想法、行为术身就是中国元素。”

尚唐设计
细节造就不同,
前卫诠释时尚,
专业成就品牌.
远程客户解决方案
咨询热线: 010-64984708
010-86959699
48415636
核心服务项目
标志设计相关知识
VI设计相关知识
包装设计相关知识
品牌与市场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