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共设施是城市化发展的产物,它作为现代城市景观的一部分,是构成城市文化的重要因素之一,它的建设与形象VI设计关系着整个城市的经济与发展。本土文化包含着城市内涵底蕴和城市性格,城市景观设计中文化符号的融入对于形成统一、完整的城市视觉形象具有良好的促进,而城市公共设施VI设计在扎根于城市一脉相承的文化中时,又更能展现其服务、包容的内涵和深刻的意象。
在针对河南地区的公共设施VI设计本土化的研究中,笔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并在实践教学中加以应用。
一、以建设城市良好形象为根本,提高公共设施设计的系统性
近两年,国家政府工作报告对城市化发展的规划也对城市公共设施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河南省人民政府也在2014年7月印发了关于《河南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 —2020年》的通知。通知第七章中对于人文城市建设重点工程提出了要求,其中明确提出“要开展重点区域城市设计,注重传统文化元素融入,规划建设一批主题鲜明、本土风情浓郁的城市公共文化休闲空间,塑造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和时代气息的中原城镇风貌”。
在城市公共文化休闲空间中,公共设施堪称主角之一。城市公共设施的形象直接影响着城市整体空间的规划品质,是人与城市环境交互的重要媒介。目前河南省内部分城市的特色街区公共设施体现了当地独特的地域特征,但大多数城市内部公共设施配置仍存在功能合理、制作简单、材料统一等缺乏本土特色的设计现象。
城市公共设施种类众多,设计方法和原则也随之而异。在符合安全、实用、经济等基本需求的基础上,视觉设计符号的系统性是提高城市整体形象认知和识别的重要元素。即在VI设计中从整体、全局和相互联系的角度来研究设计对象的有关问题,比如城市的公共交通设施、公共信息设施、休息娱乐设施、照明设施等的视觉设计系统化。而这些视觉符号就来源于己有较高认知度的城市文化背景,比如安阳的殷墟、甲骨文文化,焦作的太极文化,许昌的三国文化等。
此外,系统的公共设施设计意象应符合该街区的城市功能,并与环境规划和相关建筑形象相适应。
二、关注用户的情感需求,在公共设施设计中营造城市的归属感
近几年,河南的《老家河南》系列形象片起到很好的宣传效果,片子以朴实亲切的语言和具有中原特色的景观营造出一个孕育中原文化的“老家”。而诸如此类以归属和记忆为出发点的宣传,引起了众多观众对“老家”的浓浓情怀。用户对于“老家”归属的情感需求也成为众多城市形象宣传的诉求点,比如江西姿源的《梦里老家》山水实景演出以及长春的“北国春城,快乐老家”的城市形象宣传语等。
“归属与爱的需要”是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中的第三层,仅上于“安全的需要”和“生理的需要”。由此可见,归属感的获得是社会需要中相对基本的情感需求。往用户与城市公共设施的情感交互中,用户对于“老家”的认知是基于人—物一事一环境—文化的背景,比如亲切的人、熟知的物或有归属感的氛围等等。如图1
当代城市VI设计应具有激发此类情感的功能,让用户在使用公共设施的过程中感受到城市的包容与友好,从而产生被城市接纳、并能轻松融入其中的愉快体验。蕴含着城市的人文风貌的公共设施外观设计,对于提升城市的整体视觉形象以及城市的归属感效果显著,同时对提高城市的内涵也有较大提进。
三、基于时代发展的需要,在公共设施设计中体现设计的整合创新
公共设施的完善与更新是城市发展的需求,其形态和功能均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公共服务内涵的提升、信息时代的发展、可持续性设计的研究以及对用户情感关怀的升华都对公共设施的创新设计提出更多的要求。
功能设计方面。设计应是走在时代发展前沿,通过研究为用户提供一种更合理生活方式的工作。以公共信息服务为例,当前,传统的IC电话亭显然已经无法满足当前公众的需求,而综合通讯、无线WIFI、网络信息查询、快速充电等多功能的信息亭就应运而生。别克汽车2015年的广告宣传语提到“我们懂你,懂你说的,懂你没说的”,这种以用户需求为中心,以用户为本的宣传策略让广大用户感觉到了别克的温度。城市需要温度,公共设施更是如此。城市公共设施的VI设计,应以公众需求为最根本的出发点,以超前的公共服务意识为原则,探求用户生理和心理上的、显性的和隐性的功能需求。把用户的需求作为设计研究的根本,能给用户带来更多的满足感和幸福感。
可持续性方面。可持续性设计是近些年探讨的一大热点,全球各大洲各个国家的可持续性大会数不胜数,针对设计的研究从过去讨沦到现在,又继续衍伸至未来,涉及内容由建筑到工业产品、从节能减排到新能源开发、从宏观调控到生活方式转变,会议内容十分广泛。就公共设施产品的可持续性设计来讲,可从生态可持续、经济可持续和文化可持续等方面进行展开。从或高或低的层面走向“适宜”的层、从传统审美走向生态审美,以可持续的设计理念影响用户,共同为建设长期有效的可持续性社会服务。
四、设计实践探索
综合上述公共设施设计本土化的理论研究,笔者在近几年的实践教学中也进行了系列的设计探索,以笔者指导的河南理工大学工业设计专业的马帅和乔亚美同学的设计实践为例。
1、基于安阳殷墟文化的公交候车亭设计
公共交通需求的增长使得公交问题己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对公交候车亭的设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公交候车亭是公共环境中的要素之一,在设计中除了对其功能、形态、材质等要素有特定的要求外,用户的情感需求与其对城市视觉环境的作用也是设计者必须研究的问题。
安阳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是甲骨文的故乡,是殷墟、中国文字博物馆、红旗渠等的所在地。形态设计以具有安阳特色的甲骨文、青铜器形与纹样、特色建筑等为研究对象,如图2所示,进行了系列的可行性深索。经过前期设计研究,在最终方案中,分别选取了殷墟王棱观景台、殷墟博物馆和青铜器的龙纹、云雷纹为设计意向来源。经过抽象研究以及现代设计语言的提炼后,在公交候车亭的顶棚、立柱、休息坐凳及细节的设计之中均有体现。
如图3所示。该公交候车亭的设计结合城市形象建设的需要,以用户研究为基础,进行了站牌的信息化、无障碍化研究与应用,并以太阳能为候车亭夜间照明的能源来源方式。
2、基于许昌三国文化的城市信息服务亭设计
信息时代的到来对城市公共信息服务的要求不断提高,传统电话亭、充电站等功能相对单一的设施早已不能满足时下公众的需求。基于此,一些可以提供综合的信息服务的设施已然出现在国内少数城市的街头。
许昌被称为“三国文化之乡”,三国文化在许昌的传播和影响深远而久长,郭沫若先生曾诗云:闻听三国事,每欲到许昌。该设计以许昌为例,经过对许昌三国文化的比较和了解,最终选择了许昌傅物馆和用户颇为熟悉的三国人物的脸谱形象作为设计的意向来源。形态方面,所取元索在亭顶部、亭身、把手上均有体现;功能万面,设置了信息服务终端、便捷充电等多种功能,此外在人机、材质等方面也进行了充分的用户研究,最终得到了如图5所示的设计方案。
结论
公共设施的本土化北京VI设计与研究意义重大,好的公共设施设计能大幅度提升城市形象,并对城市经济发展有一定的促进。推动中原文化资源的开发,提升河南文化发展的能力是河南省近些年的文化产业发展动向。基于经济和城市发展的需要,在中原地区进行本土化的公共设施的设计与研究对中原各大、中型城市形象以及城市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与城市其他不同的建筑形态、功能形态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城市形象,体现出一个城市的经济、文化发展状况,并展示了城市的魅力与性格。